余熱鍋爐補給水水質參數指標國家標準與在線監測方案
2025.07.14 瀏覽量:13 次
在燃氣—蒸汽聯合循環機組中,余熱鍋爐補給水的水質控制是機組安全、高效、長周期運行的核心環節。國家電力行業標準《DL/T 1924-2018》對補給水質量提出了明確限值:除鹽水箱進水電導率≤10 μS/cm、二氧化硅≤10 μg/L、鈉≤10 μg/kg;出水則要求電導率≤0.40 μS/cm、TOC≤200 μg/L。這些看似苛刻的數值背后,直接關系到鍋爐的腐蝕、結垢以及汽輪機葉片的沉積風險,任何一項超標都可能帶來非停事故。因此,建立一套實時、精準、可追溯的在線監測體系,已成為電廠化學監督的必選項。
★
標準限值的技術邏輯:
補給水從除鹽系統到進入余熱鍋爐的整個過程,可分為“進水—精處理—出水”三個階段。進水階段的水質控制重點在于去除溶解鹽類,電導率>10 μS/cm 即表明再生不徹底或混床失效;鈉>10 μg/kg 暗示陽離子交換樹脂漏鈉;二氧化硅>10 μg/L 則可能在高壓蒸發器內形成硅垢。出水階段的水質是補給水進入鍋爐前的最后一道關卡,電導率>0.40 μS/cm 或 TOC>200 μg/L 都會加速鍋爐金屬的氧腐蝕,并可能在過熱器產生有機沉積物。為此,電廠在除鹽水箱出口設置在線儀表,確保各項指標始終處于“綠區”。
★
在線監測方案
贏潤環保ERUN-SZ系列電廠鍋爐水水質在線監測分析儀器依據《GB/T 12145-2016 火力發電機組及蒸汽動力設備水汽質量標準》設計,采用模塊化思路,將 pH、溶解氧、電導率、氫電導率、鈉、二氧化硅、磷酸根、TOC 等關鍵參數整合在同一平臺。關鍵傳感器與流路均選用 316L 不銹鋼和 PFA 材質,耐受高溫高壓,避免二次污染。系統內置兩點校準與漂移自診斷功能,確保數據長期穩定性優于 ±1 %。整套裝置通過 RS485/4-20 mA 雙信號輸出,無縫對接電廠 DCS,實現遠程監控和報警聯動。
★
監測數據一覽表
參數 |
標準限值 |
在線儀表 |
報警策略 |
電導率 |
≤0.40 μS/cm |
電導率儀 |
一級 0.35 μS/cm |
鈉離子 |
≤10 μg/kg |
鈉電極 |
二級 8 μg/kg |
二氧化硅 |
≤10 μg/L |
硅鉬藍法 |
二級 8 μg/L |
溶解氧 |
≤7 μg/L |
熒光法 |
一級 5 μg/L |
★
現場應用示意
以某9F級聯合循環電廠為例,在補給水母管安裝ERUN-SZ3-M6
鈉離子電極與ERUN-SZ3-C5
二氧化硅光度計,數據刷新周期 30 s。運行首月,系統檢測到除鹽混床再生后鈉離子瞬時升高至12 μg/kg,觸發二級報警,化學值班員立即切換備用混床并啟動樹脂再生程序,避免了鍋爐水鈉離子超標導致的汽輪機葉片積鹽風險。統計顯示,該廠投用ERUN-SZ系統后,補給水合格率由 96 % 提升至 99.5 %,鍋爐清洗周期延長 8 個月,每年節約維護費用約 120 萬元。
★
運維與經濟性
傳統實驗室分析取樣、送檢、出具報告需 2–4 h,而在線系統實時響應,可將異常發現時間縮短至分鐘級;同時減少人工取樣頻次,每年節省人工與試劑成本約 30 %。儀表內置的云端平臺支持手機 APP 遠程查看與歷史數據導出,便于技術監督部門遠程抽查,提升合規效率。